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搬运危险性物品的几项办法

时间:2024-06-07 11:44: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5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搬运危险性物品的几项办法

劳动部


关于搬运危险性物品的几项办法

1951年10月9日,劳动部

一、货主在委托搬运危险性物品(包括易燃性、爆炸性、有毒性、刺激性等物品)前,须将物品的名称、数量、性质及包装等项情况,以书面通知搬运公司。
二、货主应根据待运危险性物品的性质妥为包装,并在该物品之包装上标以“危险品”、“有毒物品”及其名称等明显记号。如果包装破损可能造成中毒或其他危险者,工人可随时拒绝搬运。
三、搬运公司必须备有足够的、有效的防护用具及急救设备。
四、搬运有毒性物品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为六小时至八小时;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中间应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五、搬运危险性物品之工资,应按搬运普通物品工资的百分之一百十五至百分之一百五十计算。
六、搬运工作开始前,货主及搬运公司必须向工人详细说明所搬运物品的危险性及防护方法,并负责解答工人提出的搬运中应注意的一切事项。
七、搬运公司、搬运工会应会同经常用人力搬运危险物品的货主,制订搬运危险性物品守则,其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1、货主所派指导搬运工作人员的责任事项。
2、搬运危险性物品时,应特别注意事项及对工人要求事项(如不准吸烟、爱护用具、遵守搬运操作规则等)。
3、工作中发生事故,采取紧急措施的具体规定及紧急报告制度。
前项守则,应报请当地劳动行政机关审查备案。
八、搬运公司调拨工人时,应就工人的技术、经验、体力等作适当的考虑。
九、搬运公司应建立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制度,提高工人对搬运危险性物品应有的知识。
十、货主、搬运公司因违犯本办法而发生事故时,应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分。
十一、在搬运危险物品工作中,工人健康或生命受到危害时,应享受下列待遇:
1、工人中毒或受伤时,货主应负责其全部医疗费用,工资照发。
2、工人因搬运危险性物品致成残废者,依不同情况,货主一次发给工人三个月至九个月的工资,作为残废抚恤费。
3、工人因搬运危险物品致死者,除由货主发给死者等于两个月工资的丧葬费外,尚须一次付给死者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其数额等于死者本人九个月的工资。
上述工资的计算方法:每日工资是以每日规定的工作时数、每小时搬运的件数与计件单价连乘得之。每月以二十五个半工作日计算。
十二、各地劳动局应根据本办法会同搬运工会、搬运公司及其他有关机关,拟订适合当地情况的具体办法,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审核批准施行。
附注:本办法中所称“货主”,系指对搬运物品握有所有权之工厂、企业、团体、商贩及其代理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办发〔2009〕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张德江  国务院副总理
  副组长:李毅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谢旭人  财政部部长
      肖亚庆  国务院副秘书长
  成 员:朱宏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刘铁男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占元  科技部副部长
      丁学东  财政部副部长
      张小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高鸿宾  农业部副部长
      钟 山  商务部副部长
      刘士余  人民银行副行长
      解学智  税务总局副局长
      钟攸平  工商总局副局长
      王 勇  质检总局局长
      许宪春  统计局副局长
      王兆星  银监会副主席
      姚 刚  证监会副主席
      李吉平  开发银行副行长
      孙安民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研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任办公室主任,财政部企业司司长贾谌任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等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广州市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为促进本市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调动乡(镇)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管好财政支出的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乡(镇)财政的决定精神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市属各县、白云区、天河区、芳村区、海珠区、黄埔区(以下简称区),建立乡(镇)财政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与地方、全民与集体,以及国家、集体、群众之间的关系。各乡(镇)财政机构是国家财政部门的组成部分,又是乡(镇)财政管理
机构,受乡(镇)政府和县(区)财政部门的双重领导,负责统管国家财政和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使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职能,各级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支持乡(镇)财政的工作。
二、乡(镇)财政的职责范围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和各项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
(2)负责组织与管理乡(镇)级财政范围内的各项财政收支,以及乡(镇)政府各项预算外资金和国家规定的自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组织管理工作。
(3)协助乡(镇)企业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搞好经营管理。
(4)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预、决算制度。按期编制预、决算,报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并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
三、乡(镇)财政的收入由国家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组成;乡(镇)财政的支出也相应由国家预算内部分、预算外部分以及乡(镇)政府用自筹资金安排的各项支出组成。收支的划分,必须正确处理县(区)财政与乡(镇)财政之间的关系,具体收支范围,由各县(区
)人民政府根据财政部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四、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可实行以下形式: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定;定收定支,收入上交,超收分成(或增长分成),支出下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年一定;定收定支,收支包干,定额上解(或定额补助)一定几年。选用哪种管理形式,由各县(区)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实行县(区)和乡(镇)财政分级包干后,由市财政转借和下拨的各种周转金和各项专款不作为包干基数包给乡(镇)财政,但乡(镇)财政有权监督和管理这部分资金的分配、使用和回收。
六、国家预算内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财政的有关规定安排,如有结余,可结合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由乡(镇)政府统筹安排,但应分别记帐和结算,并向市、县(区)财政部门报送有关报表。对于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专职干部,市、县(区)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培
训和业务学习。
七、乡(镇)财政不设立乡(镇)一级金库,库款的解缴和拨付仍按现行的办法执行。
八、各县(区)应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经济情况设置财政所。每个乡(镇)财政所按人口密度和经济状况、财政任务配备专职干部。具体人员编制,由县(区)编制部门核定。
九、建立乡(镇)财政后,由于政策调整、发生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对各乡(镇)财政收支影响较大的,除有规定外,一般不再调整乡(镇)的收支基数和专款结算。农业税减免指标仍由各县(区)财政部门掌握,以便于调剂,但不搞平均分配。
十、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并抄送市财政局备案。




198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