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制度

时间:2024-05-21 02:01: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4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制度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制度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以下简称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的经营情况,促进该项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基本精神,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以及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批准的和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从事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并具有法人地位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本制度的各项规定编报统计报表、提供统计资料。
第三条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实际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和加强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条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是反映对外承包劳务业务活动情况和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充分发挥服务和监督作用。
第五条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外经贸部归口管理。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外经贸部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的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工作,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及各国务院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不包括在地方的国务院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下同)的对外承包劳务的业务统计工作,综合编制、汇总全国对外
承包劳务业务统计报表和资料。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归口管理行政区域内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包括在本地区的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的统计工作,综合编制上报本地区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报表和资料。
三、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负责本企业的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工作,编制统计报表和资料,上报当地经贸委(厅、局),其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名单附后)同时抄报外经贸部;各国务院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统计报表直接报送外经
贸部。
第六条 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要有计划地加强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技术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统计范围
第七条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统计、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统计、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收入换回物资进口统计。
一、对外承包工程统计范围:
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以各种方式承揽的下列业务,作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
1.承包国(境)外工程建设项目。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国(境)外承揽和实施的各类工程项目。
2.承包我国对外经援项目。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以招标、议标等方式承担的我国对外经济援助项目。
3.承包我国驻外机构工程建设项目。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以招标、议标等方式承担的我国驻外机构工程建设项目。
4.国(境)外房地产开发项目。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在国(境)外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包括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平整土地、建筑施工、出售、出租等。
5.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与外国承包公司合营、合资或联合承包国(境)外工程项目中我方分包的部分。
6.承包国(境)内利用外资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的收取外币部分。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以招标、议标等方式承担的国(境)内利用外资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的外币部分。
二、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范围:
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以各种方式承揽的下列业务作为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
1.凡以收取工资的形式向国(境)外雇主〔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开办的合资、合作、独资企业〕提供劳动服务的活动。
2.派往国(境)外执行我国对外经济援助项目中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3.向国(境)外从事商务活动的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代表处、办事处等机构(以下简称外商机构)派遣以收取外币工资的劳务人员视同劳务合作(其人员数不纳入统计)。
三、对外设计咨询统计范围:
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以各种方式承揽的下列业务,作为对外设计咨询业务统计:
1.国(境)外承担的地形地貌测绘,地质资源勘探与普查,建设区域规划,工程设计、生产工艺、技术资料和工程技术经济咨询,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考察、研究和评估,工程监理,技术指导和培训人员等。
2.承担国(境)内利用外资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的上述1款规定的设计咨询项目的收取外币部分。
四、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为完成所签订国(境)外对外承包劳务项目合同而带出的国产设备材料,作为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统计。
五、凡业主(或雇主)根据合同规定以实物支付对外承包劳务企业的承包劳务项目收入,且我方企业又将其实物运达我国口岸或国(境)内的,作为收入换回物资进口统计。

第三章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统计的内容
第八条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的基本指标包括合同额、营业额、期末在外人数和派出人次四项指标。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如下:
一、合同额:系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在报告期内签订的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金额。承包工程合同额以合同规定金额为准,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合同额按预算总投资(包括地价、建筑费和其他费用等)统计,劳务合作合同额按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乘以合同规定的合作期限和合同人数计算
;设计咨询合同额按合同规定的金额或收费标准计算。
如业主(或雇主)以实物支付我承包劳务收入时,其合同额应根据签订合同时按双方谈定的实物数量、单价计算,各种货币折美元按本制度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对外签订的合同需经政府批准时,按政府批准生效时间统计。
遇有当年签订的合同额当年又有变更和撤销时,应根据业务部门的变更和撤销合同的通知,在下期报表的本年累计数中调整,并加以说明。
本年度内撤销以往年度签订的合同,本年统计和历史资料均不予调整。
报告期内对往年合同签订补充合同时,增加的合同额按当年新签合同额统计。
二、营业额:系指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表现的承包工程工作量、劳务合作收入、设计咨询收入(包括以前年度签订合同和本年新签订的合同在报告期完成的工作量)。
(一)承包工程营业额
1.需核准工作量的国(境)外工程建设项目,营业额按报告期内经监理工程师核准的工作量统计。
2.不需核准工作量的项目,营业额按报告期内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统计。
3.只提供设备、工程物资的项目,营业额按报告期内向发包单位提交的结算数统计。
4.房地产开发项目,营业额按报告期内出售房屋的售价和出租房屋的实际收入统计。
(二)劳务合作营业额,按报告期内向雇主提交的结算数(包括工资、加班费和奖金等)统计。
(三)设计咨询营业额,按报告期内向业主提交的结算数统计。
三、期末在外人数:指报告期末在国(境)外执行对外承包劳务合同的人数。
四、派出人次:指报告期内派往国(境)外执行承包劳务合同的人数。
期末在外人数、派出人次均不包括各企业常驻国(境)外机构人员和非执行合同的临时出国人员,也不包括向国(境)内外商机构派遣的劳务人员和承包国(境)内利用外资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的人员。
第九条 经外经贸部批准,有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经营权的企业(以下简称系列内企业)之间以总包、分包或转包方式实施的对外承包劳务项目,其合同额由对外签订合同的企业统计,其他指标按谁经营谁填报的原则,由承担实施任务的企业统计。
第十条 凡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交叉经营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为系列外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时,各项指标均由签订合同的企业统计。
第十一条 系列内企业对外签订合同后将项目以分包或转包方式给系列外企业时,各项指标均由系列内企业统计。
第十二条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中的各项金额指标一律用美元表示。各种货币折美元,按签订合同或执行合同时所在国家(地区)官方规定的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的中间价折算成合同额或营业额统计。

第四章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统计的内容
第十三条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统计,按设备材料实际离开我国口岸或国境的日期和数量进行统计。
第十四条 带出的国产设备材料分为钢材、木材、水泥、机电产品和其它五类进行统计。
带出国产设备材料的金额按海关报关单上填列的数量和价格进行计算。人民币应按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各种货币对美元内部统一折算率表》折算成美元统计。

第五章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收入换回物资进口统计的内容
第十五条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收入换回物资进口统计,按商品实际运达我国口岸或国境的日期和数量进行统计。
第十六条 换回进口物资分为钢材、木材、机电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水产品和其它七类进行统计。
换回物资到货价格按合同规定价格计算。合同规定不是美元结算的项目,要按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各种货币对美元内部统一折算率表》折算成美元统计。

第六章 统计报表和数字的管理
第十七条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报表是《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制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都必须严格按本制度的规定填报。
第十八条 计划单列市的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的统计报表报市经贸委(厅、局),由市经贸委(厅、局)综合上报外经贸部,抄报省经贸委(厅、局)和同级统计局。为了避免重复,省经贸委(厅、局)在上报外经贸部时,不包括计划单列市的数字,但在抄报省统计局时,应按国家计
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在省下列出“其中:**市”。外经贸部汇总全国数字后报国家统计局。
第十九条 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的基本业务统计数字,必须由统计部门统一管理,防止数出多门。检查计划和对外提供的统计数字,一律以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为准。
第二十条 各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都应建立和健全统计数字的审核、查询、保密、提供和交接等制度,并对数字的质量经常进行检查,防止重统、漏统、错统。如发现差错,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更正。
第二十一条 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各级对外承包劳务企业都应建立和健全统计报表的签署制度,统计报表需经统计负责人、制表人签字(章)、加盖公章后方能报出。

第七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二十二条 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建立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或确定负责统计工作的部门,并指定统计人员。统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三条 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的驻外机构和项目组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明确统计任务,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十四条 各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本地区、本企业的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档案,积累历史统计资料,积极开展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统计分析,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和监督作用。
第二十五条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工作人员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的权力: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提供资料;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对在对外承包劳务统计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对统计工作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帮助、批评和通报;对严重违反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制度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本制度,各级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可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结合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各经贸委(厅,局)原则不增设新的统计指标内容,如确需增加时,应报外经贸部和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各种统计报表的报出日期,除春节可按国务院规定的假期相应顺延外,其余一律不得自行变更。
第二十九条 本统计制度由外经贸部和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修改、补充。
第三十条 本统计制度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九○年颁发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统计制度》(90)外经贸计经字第1484号同时作废。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报表目录(一)
----------------------------------------------------
表 号 | 报表名称 |报告期别| 报告单位 | 受表机关 | 报送时间
---------|-----------|----|------|----------|-------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 | |各地经贸委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1.承统1-1表 |作、设计咨询统计月报 | 月报 | |合作司)、同级统计 |月后10日内
|表(一) | |(厅、局) |部门 |
---------|-----------|----|------|----------|-------
| | |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 | |各部委企业 | |月后10日内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 | | |合作司) |
2.承统1-2表 |作、设计咨询统计月报 | 月报 |------|----------|-------
|表(二) | | |各地经贸委(厅、 |
| | |各地方企业 | |月后7日内
| | | |局) |
---------|-----------|----|------|----------|-------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 | |各地经贸委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3.承统2-1表 |作、设计咨询统计季报 | 季报 | |合作司),同级统计 |季后15日内
|表(一) | |(厅、局) |部门 |
---------|-----------|----|------|----------|-------
| | |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 | |各部委企业 | |季后15日内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 | | |合作司) |
4.承统2-2表 |作、设计咨询统计季报 | 季报 |------|----------|-------
|表(二) | | |各地经贸委(厅、 |
| | |各地方企业 | |季后10日内
| | | |局) |
---------|-----------|----|------|----------|-------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分 | |各地经贸委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5.承统3-1表 | | 季报 | |合作司),同级统计 |季后15日内
|行业统计季报表(一) | |(厅、局) |部门 |
---------|-----------|----|------|----------|-------
| | |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 | |各部委企业 | |季后15日内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分 | | |合作司) |
6.承统3-2表 | | 季报 |------|----------|-------
|行业统计季报表(二) | | |各地经贸委(厅、 |
| | |各地方企业 | |季后10日内
| | | |局) |
----------------------------------------------------

对外承包劳务统计报表目录(二)
----------------------------------------------------
表 号 | 报表名称 |报告期别| 报告单位 | 受表机关 | 报送时间
---------|-----------|----|------|----------|-------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 | |各地经贸委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7.承统4-1表 |作、设计咨询新签合同 | 年报 | |合作司),同级统计 |年后20日内
|主要项目统计年报表 | | | |
|(一) | |(厅、局) |部门 |
---------|-----------|----|------|----------|-------
| | |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 | |各部委企业 | |年后20日内
|作、设计咨询新签合同 | | |合作司) |
8.承统4-2表 | | 年报 |------|----------|-------
|主要项目统计年报表 | | |各地经贸委(厅、 |
|(二) | |各地方企业 | |年后15日内
| | | |局) |
---------|-----------|----|------|----------|-------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 | |各地经贸委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9.承统5-1表 |询带动国产设备材料 | 季报 | |合作司),同级统计 |季后15日内
|出口统计季报表(一) | |(厅、局) |部门 |
---------|-----------|----|------|----------|-------
| | |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 | |各部委企业 | |季后15日内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 | | |合作司) |

10.承统5-2表|询带动国产设备材料 | 季报 |------|----------|-------
|出口统计季报表(二) | | |各地经贸委(厅、 |
| | |各地方企业 | |季后10日内
| | | |局) |
---------|-----------|----|------|----------|-------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 | |各地经贸委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11.承统6-1表|询收入换回物资进口 | 季报 | |合作司),同级统计 |季后15日内
|统计季报表(一) | |(厅、局) |部门 |
---------|-----------|----|------|----------|-------
| | | |外经贸部(国外经济 |
| | |各部委企业 | |季后15日内
|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 | | |合作司) |
12.承统6-2表|询收入换回物资进口 | 季报 |------|----------|-------
|统计季报表(二) | | |各地经贸委(厅、 |
| | |各地方企业 | |季后10日内
| | | |局) |
----------------------------------------------------
注:以上各报表的上报方式均为表式。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统计月报表(一)
表号:承 统1-1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各地经贸委(厅、局) 年1月—— 月累计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
| 合计 | 承包工程 |
|-------------------------|-------------------------|
企业名称| 合同| 合同 | 营业 | 派出 |月末在 | 合同| 合同 | 营业 | 派出 |月末在 |
| 份数|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数|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份)|(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
----|---|-----|-----|----|----|---|-----|-----|----|----|
(甲) |(1)| (2) | (3) |(4) |(5) |(6)| (7) | (8) |(9) |(10)|
----|---|-----|-----|----|----|---|-----|-----|----|----|
合 计|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外 |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劳务合作 | 设计咨询
--------------------------|--------------------------
合同 | 合同 | 营业 | 派出 |月末在 | 合同 | 合同 | 营业 | 派出 |月末在
份数 |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数 |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份) |(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份) |(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
----|-----|-----|----|----|----|-----|-----|----|----
(11)|(12) |(13) |(14)|(15)|(16)|(17) |(18) |(19)|(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统计负责人: 制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统计月报表(二)
表号:承 统1-2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各部委企业、各地方企业 年1月—— 月累计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
| 新签合同情况 | | | 月末在
项 目 |----------------|营业额(万美元)|派出人次(人次)|
|合同份数(份)|合同额(万美元)| | | 国外人数(人)
---------|-------|--------|--------|--------|---------
(甲) | (1) | (2) | (3) | (4) | (5)
---------|-------|--------|--------|--------|---------
合 计 | | | | |
1.承包工程 | | | | |
2.劳务合作 | | | | |
3.设计咨询 | | | | |
| | | | |
| | | | |
| | | | |
------------------------------------------------------
统计负责人: 制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一、制表目的:本表是为了反映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业务的进展情况。
二、填报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各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
三、报告时间及方法:
1.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于每月后七日内上报当地经贸委(厅、局),其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同时抄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厅、局)于每月后十日内汇总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3.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于每月后十日内汇总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抄报省经贸委(厅、局)和同级统计局。为避免重复,省经贸委(厅、局)在上报外经贸部时不要包括计划单列市的数字。
4.各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于每月后十日内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
四、填表说明:
1.本表填列自本年一月一日起至报告期止的累计数。本月无发生数时,按上月累计数上报。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统计季报表(一)
表号:承 统2-1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各地经贸委(厅、局) 年1—— 季累计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
| 合 计 | 承包工程 |
国别(地区)|-------------------------|-------------------------|
企业名称 | 合同|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 合同|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
| 份数|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数|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份)|(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
------|---|-----|-----|----|----|---|-----|-----|----|----|
(甲) |(1)| (2) | (3) |(4) |(5) |(6)| (7) | (8) |(9) |(10)|
------|---|-----|-----|----|----|---|-----|-----|----|----|
合 计 | | | | | | | | | | |

××国家小 | | | | | | | | | | |
计 |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外企业 | | | | | | | | | | |
××国家小 | | | | | | | | | | |
计 |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外企业 | | | | | | | | | | |
国境内小计 |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外企业 | | | | | | | | | | |
-----------------------------------------------------------

-----------------------------------------------------
劳务合作 | 设计咨询
--------------------------|--------------------------
合同 |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 合同 |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份数 |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数 |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份) |(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份) |(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
----|-----|-----|----|----|----|-----|-----|----|----
(11)|(12) |(13) |(14)|(15)|(16)|(17) |(18) |(19)|(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统计负责人: 制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统计季报表(二)
表号:承 统2-2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各部委企业、各地方企业 年1—— 季累计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
| 合 计 | 承包工程 |
|-------------------------|-------------------------|
国别(地区)| 合同|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 合同|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
| 份数|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数|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份)|(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
------|---|-----|-----|----|----|---|-----|-----|----|----|
(甲) |(1)| (2) | (3) |(4) |(5) |(6)| (7) | (8) |(9) |(10)|
------|---|-----|-----|----|----|---|-----|-----|----|----|
合 计 | | | | | | | | | | |
××国家 | | | | | | | | | | |
××国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境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劳务合作 | 设计咨询
--------------------------|--------------------------
合同 |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 合同 | 合同 | 营业 | 派出 |季末在
份数 |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 份数 | 额 | 额 | 人次 |国外人
(份) |(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份) |(万美元)|(万美元)|(人次)|数(人)
----|-----|-----|----|----|----|-----|-----|----|----
(11)|(12) |(13) |(14)|(15)|(16)|(17) |(18) |(19)|(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统计负责人: 制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一、制表目的:本表是为了反映对外承包劳务设计咨询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国别(地区)分布情况。
二、填报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各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
三、报告时间和方法:
1.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于每季后十日内上报当地经贸委(厅、局),其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同时抄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厅、局)于每季后十五日内汇总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3.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于每季后十五日内汇总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抄报省经贸委(厅、局)和同级统计局。为避免重复,省经贸季(厅、局)在上报外经贸部时不要包括计划单列市的数字。
4.各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于每季后十五日内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
四、填表说明:
1.本表填列自本年一月一日起至报告期止的累计数。本季无发生数时,按上季累计数上报。
2.本表需填列有数字的全部国家(地区)。国家(地区)顺序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统计标准国别(地区)代码》排列。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分行业统计季报表(一)
表号:承 统3-1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填报单位:各地经贸委(厅、局) 年1—— 季累计 单位:人次
----------------------------------------------------------------
| | | | | |农、林、牧、渔业| 交通运输业 | 社会服务业 |
国 别(地区)|累计派出| | | |卫生、体育|--------|-------|-----------|
|劳务人次|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社会福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其他行业
企业名称 |合 计| | | |利 业 |小计 | |小计 | | 小计 |设计、咨询、|
| | | | | | |渔民 | |海员 | |监理人员 |
-------|----|---|---|---|-----|---|----|---|---|----|------|----

(甲) |(1) |(2)|(3)|(4)| (5) |(6)|(7) |(8)|(9)|(10)| (11) |(12)
-------|----|---|---|---|-----|---|----|---|---|----|------|----
合 计 | | | | | | | | | | | |
××国家小计 | |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外企业 | | | | | | | | | | | |
××国家小计 | | | | | | | | | | | |
××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外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统计负责人: 制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分行业统计季报表(二)
表号:承 统3-2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填报单位:各部委企业、各地方企业 年1—— 季累计 单位:人次
----------------------------------------------------------------
| | | | | |农、林、牧、渔业| 交通运输业 | 社会服务业 |
|累计派出| | | |卫生、体育|--------|-------|-----------|
国 别(地区)|劳务人次|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社会福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其他行业
|合 计| | | |利 业 |小计 | |小计 | | 小计 |设计、咨询、|
| | | | | | |渔民 | |海员 | |监理人员 |
-------|----|---|---|---|-----|---|----|---|---|----|------|----
(甲) |(1) |(2)|(3)|(4)| (5) |(6)|(7) |(8)|(9)|(10)| (11) |(12)
-------|----|---|---|---|-----|---|----|---|---|----|------|----
合 计 | | | | | | | | | | | |
××国家 | | | | | | | | | | | |
××国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统计负责人: 制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一、制表目的:本表是为了反映对外劳务合作人员的构成情况及国别(地区)分布情况。
二、填报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各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
三、报告时间和方法:
1.各地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于每季后十日内上报当地经贸委(厅、局),其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同时抄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厅、局)于每季后十五日内汇总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3.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于每季后十五日内汇总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抄报省经贸委(厅、局)和同级统计局。为避免重复,省经贸委(厅、局)在上报外经贸部时不要包括计划单列市的数字。
4.各部委所属对外承包劳务企业于每季后十五日内上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
四、填表说明:
1.本表填列自本年一月一日起至报告期止的累计数。本季无发生数时,按上季累计数上报。
2.本表需填列有派出劳务人员的全部国家(地区)。国家(地区)顺序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统计标准国别(地区)代码》排列。
3.本表的劳务人员是指纯劳务人员,不包括承包工程、设计咨询项下带出的劳务人员。
4.劳务人员的分类按劳务项目的性质分。例如:一项目是属制造业性质的,则该项目的所有人员均划为制造业类劳务人员(包括所派的翻译、厨师等)。
5.行业的划分按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执行。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新签合同主要项目统计年报表(一)
表号:承 统4-1表
制表机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统计局
文号:(1993)外经贸合发第552号
填报单位:各地经贸委(厅、局) 年 金额单位:万美元
----------------------------------------------------------------
| 合 计 | 承包工程 | 劳务合作 | 设计咨询
国别(地区) |-----------|-----------|-----------|--------------
| 新签合同 |完成 | 新签合同 |完成 | 新签合同 |完成 | 新签合同 |完成
项目、企业名称 |-------| |-------| |-------| |---------|
| 份数|金额 |营业额|份数 |金额 |营业额|份数 |金额 |营业额| 份数 | 金额 |营业额
-------------|---|---|---|---|---|---|---|---|---|----|----|----
(甲) |(1)|(2)|(3)|(4)|(5)|(6)|(7)|(8)|(9)|(10)|(11)|(12)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国家小计 | | | | | | | | | | | |
××项目(××企业) | | | | | | | | | | | |
浅析交通事故认定

www.chenhonglawyer.com
作者:于晨宏,律师,擅长房地产、建筑工程、交通事故等法律事务

关键词:事故认定 行政行为 主要影响 可诉性

  事故认定是指有权机关综合当事人各方行为与造成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主观过错程度,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定当事人各方的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份额,具体到交通事故认定,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事故认定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如果在立法设计中不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在社会实践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同时与该部法律配套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部门规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也于同日开始实施,新的法规在诸多方面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各类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平衡,但笔者认为该组规范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立法设计存在不适宜之处,现就该立法倾向的缺憾浅析一二。
一、事故认定的效力扩大
1、法律条文的对比
  在颁布之前的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为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该行政法规是关于事故责任认定的纲领性规范,在该法规的第三章《责任认定》中对发生在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主要包括两条,其中第17条规定,“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第22条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三十日内,应当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根据该行政法规,公安部于1992年8月10日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性规定》,该部门规章第四章对责任认定进行了部分细化。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也设了专章进行规范,按照新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不再是必须管,而是允许当事人协商处理,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另一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在2004年5月1日之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一种必须要履行的行政职责,法律法规没有提供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途径,而在之后该认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表示,同时节约了行政资源。在事故很小,双方无争议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公安机关不再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但是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由公安机关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2、效力的扩大
  新交通安全法实施前后的对比,虽然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的管理范围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是公安机关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的效力却有较大程度的扩大。在实施前,事故当事人对于基层交警大队(直接受理机关)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在接到认定书的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这使当事人在对最初受理事故处理的公安机关出具的责任认定的公正性、公平性产生怀疑时,可以在15日内通过行政途径进行救济,暂时阻却不公正后果的发生。但在新交通安全法实施后,这种行政救济途径显然被禁止了,法律未能提供任何适宜当事人采取的途径阻却不公平的事故认定,当然,此立法设计,有着其自身的逻辑,设计者的思路盖是: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依申请的认定或者鉴定行为,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法律赋予当事人这样的权利,如果申请,公安机关就根据申请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出具责任认定,如果不申请,就谈不到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既然是当事人自愿委托的,委托者自然应当承受你委托公安机关出具的认定结果。但笔者认为,这是实际上是一种倒退,此立法设计在法理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而作为证据使用不外乎在当事人和解、公安机关调解、违法行为行政处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几种情况下作为证据使用。按照证据法学的规定,证据是指经过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具有法定形式和来源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我国诉讼法对可采用的证据采取穷尽列举的方法进行了规定,而其中并未将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一种证据进行单列,故此按照法律对证据种类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显然与鉴定结论最为相近,应属于鉴定结论的一种。按照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服,无论是当事人共同委托还是法院指定,当事人都可以根据规定申请重新鉴定、补充鉴定,暂时阻却不利后果的发生,但是这些都是在诉讼过程进行至法院审理阶段,而对于当事人和解、公安机关调解、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刑事侦查、审查起诉等阶段则不存在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的途径。而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因未能提供及时有效地救济途径而遭受较大的损害。因此这与证据法学关于证据的定义的本质是相违背的。
  其次,按照现立法设计,公安机关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是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是形成一种委托关系,既然是委托,自然应该承受委托行为的后果,但是事故责任认定的委托显然与当事人委托鉴定或者裁决机关指定鉴定机构鉴定不同,这种委托来自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当事人有权选择的是是否要求鉴定机构即公安机关进行鉴定,而不是选择哪一个公安机关进行鉴定,更不是可以通过法院或者当事人共同选择的机构进行鉴定,至于对鉴定人员的选择更是不可能的。按照规定,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只能是事故发生地的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很显然这种鉴定结论的委托具有极强的行政性。
  再次,按照法律规定,对于其他鉴定结论,当事人认为鉴定结论依据不足、鉴定程序违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资质存在问题可以申请法院另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而事故鉴定结论显然不能,首先法律没有赋予法院另行委托其他或者上级公安机关进行重新鉴定的权利,更没有赋予法院责令出具认定结论的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认定的权利,同时如果没有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法院单方面委托更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在这种立法设计下,法院的权利仅仅是采用或者是不采用。这种让法院和当事人都束手无策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显然与证据的本质相去甚远。
  第四,我们可以从反方向考虑,如果公安机关不在安全法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认定结论,即不作为,该公安机关显然是违背了法律规定赋予其的义务,但是该认定行为又不是一种行政行为(因其只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采取什么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而如果当事人可以起诉公安机关对事故认定的不作为,这种诉讼显然不是民事或者刑事诉讼,而只能是行政诉讼,而行政诉讼针对的只能是行政行为,那么履行事故认定的法定职责显然是一种行政行为。
二、现行立法设计的主要影响
  一种善的立法设计,不仅能够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同时保障致害人的合法权益,两者平衡才能产生公正的结果,在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提供及时有效的途径供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现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设计框架下,只有一种情形对社会正义是没有影响的,即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出具的鉴定结论没有丝毫的质疑,完全服从该结论,但是这种情况在社会实践中实在是微乎其微。
另外,现实中公安机关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不容乐观,笔者所接触的所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无一例外的采取想当然式的判断,内容十分简单,第一段先将过程概括一下,第二段是依据某某条规定,甲方承担什么责任,乙方承担什么责任,毫无分析可言,这可以比作学生作判断题目,只管对错,不计原因,我们姑且不去考证当职民警是否真的细心研究了事故发生的过程,并就适用各法律条文的进行深入的判断分析,仅就认定书表面而言,该判断显然是不严肃、缺乏说服力的。
新交通安全法中这种救济途径严重缺失的立法设计在实践中会产生较大的弊端,现从民事、刑事两方面简要分析如下:
1、民事方面
  在交通事故民事诉讼中存在一个现象值得提起注意,多数法院的立案条件就明确包含必须具有交警大队出具的责任认定书,否则不予立案,笔者认为这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因而是不适宜的,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损害事实的发生,至于对损害的责任分配认定法院同样具有这种责任,在没有其他机关出具认定的情况下,亦应予以立案。
  另外在实践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确定当事人双方责任大小的主要依据,该依据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较一般的鉴定结论,该认定具有帝王证据的效力,法院在裁决当事人责任时依照该认定结论分配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在审判过程中,很少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结论的异议能够得到法庭的采纳,以河北省为例,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冀高法【1999】145号)中明确提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职权属于公安机关。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按规定申请上级公安机关复议。法院只受理民事赔偿诉讼,,故对于事故责任认定,一般应以公安机关认定为依据。除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公安机关的处理程序违法或责任认定有错误,可征求上级公安机关的意见据实认定外,不宜轻易否定。笔者以为,这与诉讼的本质也是相违背的,诉讼的本质在于通过裁决机关对当事人所争议事实予以公正判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公平及正义。而在现实情况下法院所采取的通行做法显然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即不对公安机关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进行全面审查,即使当事人要求审查也没有意义,法院不受理关于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诉讼请求,可以提出的仅仅是要求法院对该证据进行全面审查,这显然是不够的,原因很简单,该证据直接影响当事人人身和财产的利益和不利益,甚至可以说该责任认定就是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的一种裁决,这与其他鉴定结论是大相径庭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当事人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起诉到法院后,法院的工作不外乎有两个,一个是就当事人的责任进行裁决,另一个是就损害赔偿数额进行裁决,而责任裁决已经由公安机关代为帮忙了,剩下的工作只是做一道数学题而已。但如果法院严格按照诉讼法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对鉴定结论的规定对事故认定进行审查,那么又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事人中认为事故认定对自己不公正的一方会提出审查事故认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等,法院依法应该进行审查,而这种并不是仅仅指程序上的审查,而是对事故发生的过程、当事人主观意识、客观环境、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审查,并据以作出判断,而此判断在本质上构成对事故的再一次认定,而此判断在程序上是可诉的(上诉),也就是说当事人有救济途径。相比而言,公安机关在先作出的事故认定却是不可诉的帝王证据。
刑事方面:
  探究新交通安全法关于事故认定的立法设计在刑事方面的影响,应从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和2000年11月21日开始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入手。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符合以上犯罪构成的交通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具体适用中,最高人民法院在该解释中“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按照伤亡或财产损失后果和责任程度的大小给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标准,简言之,符合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只有两个,一个是责任程度,一个是损害后果,两会则不可或缺。
  基于刑事诉讼的过程不同,新立法设计将产生一个十分可怕的后果,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设一个案例,假定甲司机开车与乙行人相撞,致使乙行人当场死亡,如果公安机关认定甲司机承担同等责任,则按照司法解释,甲司机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认定甲司机应承担主要责任,他构成交通肇事罪,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按照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基层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在送达15日内是不生效的,当事人可以采取申请重新认定的途径予以救济,从源头防止刑事追诉程序的启动,即使重新认定仍然承担主要责任,还可以在诉讼过程进行审判阶段对事故责任认定进行质疑,要求法院对事故认定进行审查。但是按照新的交通安全法,在交管部门出具了甲司机应承担主要责任后,甲司机面临将是刑侦部门的立案侦查,在责任认定、危害后果两个方面符合立案标准后,甲司机只能等待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甲司机能做的只有在侦查阶段请求刑侦部门、审查起诉阶段请求检察院,审判阶段请求法院对事故认定进行审查,而前两个阶段,基于程序的限制,进行细致审查事故认定的可能性很小,故此甲司机的只能祈求在审判阶段对事故认定进行质证时,请求法院对事故认定进行审查,争取推翻该证据,虽然这是很难的。而这带来的不利结果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当事人被先期关押,二是当事人被无辜追诉,三是司法资源的浪费。假定前述的案例中甲司机本应承担同等责任,因而不构成犯罪,但是交管部门认定为主要责任,他将被立案侦察、审查起诉、审判等,甚至被判决有罪,其避免被判有罪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寄希望于法院在审查事故认定后弃置不用,实质上就是推翻事故认定,而由法院自身在确定事故发生的各种事实的基础上,判定当事人的责任份额。但是立法者是鉴于事故认定的专业性,而委托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来认定,那么为什么不允许当事人在责任认定生效前寻求行政救济手段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呢。
三、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
1、从本质上分析
  从本质上分析交通事故认定我们有必要先对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按照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如果当事人能够自行协商解决,公安机关不再介入,如果当事人不能协商处理或者事故较为严重,当事人实践中不能协商解决,事故各方当事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通过勘察事故现场,询问当事人,目击者等手段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并就此作出事故认定。在这个过程中,与本文主旨相关的公安机关的行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事实部分,一个是结论部分,事实部分是指公安机关勘查现场、调查相关人员,这些工作是还原案件本来面目,不具有相对性,因而不会对相对人产生权益上的影响。结论部分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等事实作出直接影响(非直接处分)当事人权益的判断,该行为具有相对性,该判断对当事人的权益具有直接的影响。从法理上讲,任何对当事人产生权益上影响的行为法律必须提供合理及时的救济手段,否则法是不完善的。
2、从行政法角度分析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1、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行政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2、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意志实施的,它不需要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同意为条件的;3、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的,不带有普遍约束力;4、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产生行政法上的法律后果。认定一个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公安机关进行事故认定的权力来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直接授权;其次,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依法必须履行的职责,其认定依据是调查的事实和法律法规,其作出认定行为不需要当事人的同意,虽然该职责行使仍依赖于当事人的选择,但是仅仅因为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行政机关解决,也可以选择不通过行政机关的解决来否定行政机关作出事故单方性显然是不科学的,公安机关的认定结论属接受委托的性质在此是严重不足的;第三,认定是根据案件事实针对交通肇事当事人作出的,仅仅对案件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至于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主题是谁,在所不问。第四,认定行为通过确定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份额,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益,很显然,当事人的责任份额并非一个自然事实,而是行政主体通过法律规定程序作出的结论。故此交通事故认定应属于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具有技术鉴定和行政性双重性质。
3、从证据法学上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在证据法学上应归结于鉴定结论,前述已有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明确的是,仅从证据上讲,该技术鉴定作为证据使用的首先是结论,但不应仅仅是结论,而应包括作出结论的事实,即事实部分,这主要是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上考虑,如果作为证据使用的事故认定不能从作出结论的事实上加以审查,很难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和合法性。而在新交通安全法的框架下,显然没有提供审查该证据的途径,而审查行政机关作出的认定结论,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途径,任何机关都难以入手,故此无论从需求上讲,还是从证据本质特征上讲,事故认定的行政性是不容置疑的。
四、解决现有立法设计的建议
  现有事故认定的悖论是由于立法设计所致,故此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也只能从立法上着手,笔者以为具有操作性的有以下三个办法,第一,通过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其可诉性,第二,修改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增加行政救济途径,第三,通过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交通事故证据审查的前置程序,明确任何交通事故认定的案件,相关机关必须先行审查认定结论。
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条款: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对行政诉讼范围作了概括性规定,确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基本界限。行政诉讼法第11条对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作了肯定性列举,第十二条对不可诉的行政行为作了明确排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虽然表述方式有所不同,实质上都以行政行为是否对原告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作为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最终标准,依据以上条文笔者认为,除了明确排除的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和终局行政行为以外,其他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故此,较比起来,第一种更具有现实性。而修订新交通安全法或者增加交通事故前置程序现今是不现实的,在此不再阐述。至于明确其可诉性主要是对事故认定的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定,第一,明确对事故认定不作为的可诉性,第二,明确对事故认定程序违法的撤销的可诉性,第三,明确事故认定结论的撤销的可诉性。针对公安机关不作为,按照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认定结论,其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作为属于违背法律赋予其的行政职责,侵犯了当事人请求作出事故认定的权利,当然应当承担被诉的后果;针对事故认定程序违法,程序具有独立于实体之外的价值,程序违法难以保证实体公正,公安机关进行事故认定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在程序上违背法律,当事人自然可以根据程序违法请求撤销事故认定;针对认定结论,当事人不服应当赋予其诉权,当事人针对结论的不服主要可以表现为对认定结论所依据的事实的真实性存在异议和对同样事实依法所得出的结论,无论是事实部分的真实性存在不确定性,还是结论上的不确定性,执法机关必须予以排除,否则当事人应有权提起诉讼,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民事上诉案件迟延报送现象分析


侯培栋 鲁统民



近年来,法院审理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案件超审限的原因以外,其中上诉案件卷宗上报周期过长,也是制约案件审理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诉案件卷宗超期上报,被当事人视为“新的程序不公”。
由于上诉案件卷宗报送程序没有双方当事人的直接参与,缺乏应有的程序监督,这种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是:一方面,妨碍了当事人对上诉权的正当行使,侵害了当事人程序上的期待利益,致使当事人来回奔波于两级法院之间查询、催办,甚至开始托关系、找门路,给当事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增加了讼累;另一方面,在实质上造成了隐性超审限的状况,案件流转的时间远远超过案件实际判决所需的时间。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第一,法律文书送达不及时。主观上,既有负责此类文书送达的法官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意识,从而导致送达拖延的状况;也有少数案件当事人拖延诉讼,想方设法使送达的法官有意搁置或延长送达上诉状副本或答辩状副本时间的情形。客观上,当事人以提交上诉状佯装上诉为名,申请减缓免交上诉费,行拖延履行时间之实,或者恶意躲避送达,从而导致送达困难、甚至送达不到的情况发生。

第二,司法资源有限,目前,上诉案件的卷宗材料均由基层法院立案庭统一集中报送,改变了过去各审判庭自行报送或顺路捎带的无序状况,但同时也带来了耗费司法资源的新问题。除了市区的基层法院距离中级法院较近外,各个县基层法院均与中级法院距离较远,每周派专人专车报送为数不多的上诉案件卷宗材料,对部分路途偏远、办案经费困难的基层法院来说也是勉为其难。因此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几周报送一次卷宗的情况,形成超法定期限报送卷宗的后果。

第三,案件流转不畅。上诉状与原审案卷的分离造成对上诉期限审查的不当延长,而上诉状在原审法院内部的几经周转,使原审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5日内送达上诉状副本的规定,无法严格确定和执行。此外,案件卷宗经承办法官装订后,由基层法庭或民事审判庭向立案庭移交,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移交期限限定,亦大大增加了案件上报周转的期间,成为案件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三个方面是实践层面的原因,造成上诉案件卷宗报送迟延还有更深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上诉状、答辩状提交的期间以及卷宗报送期间既不属于一审程序,又不属于二审程序,使这一期间游离于诉讼程序的审查范围之外,由于迟延报送的程序违法行为,不属于一审法院在裁判案件过程中的程序违法行为,因此被排斥在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之外,造成了一审法院对这一程序的漠视。即使一审法院迟延报送,二审法院亦不能以程序违法而对此作出相应的处理。

其次,审判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上诉案件卷宗迟延报送的原因。实践中,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立案日期是收到卷宗并编号的日期,而各级法院对审限的考核和跟踪,往往侧重于从立案之日起到结案之日止这一审理周期的考察上,对于上诉案件的报送期限,法律虽然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这一期限处于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对审限监督的空白区,使卷宗迟延报送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现代司法理念的缺失。法院工作人员对程序正义理念的缺失和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淡漠,以及服务意识不强,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

为了有效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努力消除超出法定期限报送民事上诉案件现象,减少上诉案卷及上诉状在法院内部的周转环节,缩短民事上诉案件的上报周期,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切实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和程序正义的理念,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使案件的实体审判始终处于程序的有效控制之下,真正缩短上诉案件的审理周期,以程序公正促实体公正。

其次,有效整合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要提高基层法院办公设备的利用效率,在车辆、人员安排上优先考虑卷宗的报送需要。同时,条件允许的法院可以考虑上诉案件报送的电子化。

第三,要加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案件流转各环节的期限规定,将上报卷宗的期限纳入对一审法院的考核范围,最大限度地缩短案件的上诉周期。


(原载于2004年5月25日)